目前分類:相關產品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話說四年前的雅典奧運黃金十二宮,市面上就我知道,就有三本與奧運棒球賽相關的書籍。


當然我只看過傳說中的民明書「仲夏的地中海決鬥」啦。

今年呢,似乎真的是棒球界景氣有不同,奧運棒球相關書籍似乎只剩這本「2008北平奧運棒球觀戰指南」,可是市面上卻也出現了神奇的「紐約洋基觀戰指南」-_-

選擇只剩一家,品質會不會不如從前呢?很幸運的,球迷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有買那本2008美國職棒觀戰指南的人應該看的出來,這兩本書的作者群有相當的重複性。裡頭有部份人我認識,基本上算是這個圈子裡頭的一時之選,與魍魎塔之流差距極大。先前也有聽說有人在寫完某隊的稿後發現他們人手異動,所以重寫一大部份的事XD 總之,這些人的水準並非濫竽充數。

內容則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介紹國家隊成員,再沒名氣的球員都至少佔領一頁的空間(名將是兩頁),加上都附上國手資歷跟近年成績,除了那個「能力評價」看起來似乎是為了親和度而增加之外,其他部份都有相當嚴謹度(能力部份我覺得看看就好)。

另外有個專欄是遺珠之憾,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這是浪費版面,寫一些不會帶去北平的人。當然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說「這些人搞不好出書後才會被遞補啊,以防萬一最好寫一寫」,不過我猜測在設計這個專欄時應該參與者帶有些許的幹意,在對國家隊名單的些許不滿下將這幾個人寫進去,算是假公濟私吧。當然如果是我的話,應該也會幹這種事,我也覺得謝佳賢沒被放進名單裡很不妥,需要在奧運書裡將他納入給他一個該有的評價。這部份共佔據五頁,對一本134頁的書來說應該還好,倒是建議讀者也不用因為這五人不在名單裡就跳過去。

其實衡量這種戰力分析書籍最大的重點就是看作者群怎麼講別隊的。我想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認定古巴強如鬼神,美日居次,台韓加再次之,再來是荷最後是中國。不過只是靠這種刻板印象而沒有真正去分析這些球隊戰力的化,那還需要買這種書幹嘛?這本書的作法是將除地主國之外的六隊都用四頁長度介紹,再重點介紹每隊各兩位最大物的球星,這樣做可以讓讀者不厚此薄彼的對這六個對手都有粗淺認識,不刻意強調較有能力打進四強的那幾隊。這樣做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其實我覺得會跟台灣隊能否打進四強有關。現在這種寫法將重心放在第一輪我們碰上什麼對手都可供參考,不過若打進四強,那可能會遇上的對手就分析比較沒有深入。但如果要強調那些奪冠熱門,勢必壓縮像荷蘭這種球隊的篇幅。總之這是編輯群的選擇,對我來說是滿意的。

真的要說明顯缺點的話,一者就是在別隊球員點將錄的部份沒有將每個球員今年的成績列出來,我會覺得這玩意才具參考價值,少了這部份那些名字就只是名字,除非本來就知道這些角色,不然我們無法大概猜測這人的程度(四年前義大利的水瓶座聖鬥士,就是要看他一整季ERA 0.00才會注意到啊)。另外就是這本書中規中矩,沒有民明書有偷藏秘密XD

lester8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喝,怎麼沒有Jimmie Foxx!\_/


蔡小姐我沒見過,只知道以前在職棒雜誌有寫過,後來也出了一些棒球書,是曾公以前的同事之一。而其實她寫的書或譯的書好像我也都沒看過,先入為主的成見嘛,翻開書前會想可能她的風格會類似於以某米製點心為名的網路作家,走感性派吧XD

至於翻開這本《名人堂,棒球的聖殿》後…喝,怎麼沒有Jimmie Foxx!\_/ 蔡小姐自介不是說是綠帽迷嗎?\_/

這本書目標為希望對美國職棒大聯盟名人堂有粗淺認識的人,可以說是入門書。用人物小傳的方式,作者取了18位名人堂球星,加上兩位因故被拒於堂外的失格球星,讓讀者對這些大人物的生平有一些認識。

作者挑選的球星呢,Babe "Fucking Fat" Ruth、Ty Cobb、Christy Mathewson、Lou Gehrig、Ted Williams、Mickey Mantle、Roberto Clemente等等都是應該沒有異議的選擇,作者似乎也刻意對美國種族民權運動的幾個重要球星有愛好,於是乎Jackie Robinson、Hank Aaron也帶領了Willie Mays等黑人球星入選。不過呢像Ernie Banks和Willie McCovery會被寫進去我倒是覺得有點意外,特別是後者,所佔的篇幅明顯較少,我想大概屬於作者的私心XD

每一個小故事大概都從這個球星成名後的一個moment開始,然後流水式的講他出生到走進職棒舞台,然後再來就是一些他創下的記錄,還有一些有關他的佚事。讀者可以很輕鬆的一篇篇讀過去,看完後腦海裡大概可以對他在當代是什麼樣的球星,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起一些輪廓。

當然一些原本個性就很機掰的像Ty Cobb和Ted Williams就更鮮明了XD

只是可能前頭的那些都太鼎鼎大名,而且講他們故事說起來好像在炫耀,中期開始那些球星就多半是「原本不被看好」後來「打出一片天」型。一直到最後一隻叫作Nolan Ryan的老妖怪,才扭轉大局。

就一本裡頭寫的球員大多數我們沒見過他們打球的書來講,蔡小姐的書我覺的算淺顯易懂,大多數時間也不會讀來乏味。就當做是有心想多了解一些的人可以長見聞。

不過其中比較可惜的地方,我覺得在Catfish Hunter那一章。Hunter先生的價值在他是美國職棒史上第一位自由球員,有他那一闖,才有現在季末一張接一張讓人看了都覺得are you kidding me的大合約。我覺得這是他那一章裡應該強調的。不過很可惜的對這部份作者只有少少幾筆帶過,而說實在講,如果說不把Free Agent跟Hunter放在一起講,他的個人光環就會很明顯被其他人掩蓋過去,成為「阿就只是個頂級地球人,跟其他那些火星人怎麼比」的景況。

另外,對人物的選擇上,除了Jimmie Foxx和Cy Young我覺得也應該有個席位(雖然這真的看個人喜好啦,不同的人各有自己一份名單)外,我覺得有一個人沒加進去非常可惜︰Cal Rikpen Jr.。這個人以超越Lou Gehrig成為新鐵人的地位,有資格在談名人堂時成為和死胖子等人並列成為頭幾個被提起的超級巨星,而且他的時代比起Nolan Ryan更新,可能是會買這本書的球迷最熟悉的人物。沒有選擇上他壓軸我會覺得非常可惜。

lester8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從一開始就想寫這篇,類似導讀或介紹的東西。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中譯《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還沒出中文版前有人翻成《點球成金》但我們這些綠帽迷喜稱《錢球》。2002年出版後長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數週,相傳是本華爾街生易人人手一本,但在棒球界裡吵翻天的爭議書籍。作者Michael Lewis(Joe Morgan到現在還誤以為這本書是Billy Beane寫的-_-)是名財經作家,這也是本財經書籍,不過是談棒球裡的小市場球隊︰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s,也就是我們稱的綠帽隊或白象隊XD)其經營策略,看他們如何以小搏大,力抗其他薪資總額比他們多上數倍的大球隊。

首先,如果能看英文版的話就不要看中譯吧,譯者游宜樺的翻譯品質實在是讓人不滿意。一定會有人說啊你放這種大話怎麼當初你不去翻這樣,其實想翻這本書的綠帽迷很多啊,誰知道出版社要找個鳥蛋記者去翻-_-

我想在台灣我應該是排前五名瞭解這本書的故事的人,這支球隊如何從1999年起鹹魚翻身,到現在成為大聯盟除Yankees外最具話題性的球隊,我親眼目睹他們改變,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樣看了書後才開始對這支球隊有個輪廓。所以我來做介紹應該比任何人都適當:p

背景故事是在大聯盟1994年那次罷工後,衝到無法控制的球員薪資,以前花年薪$3M(M是代表百萬)可以簽到明星球員,到90年代末期這種錢只能簽journey man,連牛棚裡的好closer都未必簽得到。所以大市場球隊和小市場球隊的薪資差距越拉越大,近幾年大聯盟底薪是從20萬慢慢爬到33萬,可是大球隊簽個球星就一次花$5M以上或甚至$10M以上,薪資總額是最低小於$30M到最高超過$100M的差距,當時就很多人說啊這個小市場球隊根本就只能陪公子打球嘛,連大聯盟主席Bud Selig都在鼓吹這種「小市場球隊根本沒機會」的論點,反正就是一片唱衰之聲。結果就是自2000年起,薪資總額在30隊中排倒數的Oakland A's非常不合群,靠一堆自家養出的便宜球員連年打進季後賽,「這一隊是怎麼成功的?」這個話題引起了注意,也引來了Lewis這位財經作家,他看準這個小蝦米斗大鯨魚的故事是在好也不過的寫書題材,綠帽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成為一些想在市場大拼的生意人的啟示,於是就寫了這本評價兩極但很賣的書。

故事的起頭分兩部份,一部份是一個叫做Billy Beane的天才球員高中畢業後被New York Mets選秀第一輪選中,決定不唸大學去打職棒(後來他稱這是他個人犯過最大的錯),結果因為他過度迷信自己天資,而且這個人個性有著易怒、沒耐性等等很糟糕的性格,加上他小聯盟時迷上了fantasy baseball(棒球紙上遊戲,玩家扮演球隊教練挑選球員,再依該球員在真實比賽中的即時表現計算分數,球季結束後分數最高者為贏家。記得袁定文說他以前也很愛玩這個...)成天在玩,Beane的小聯盟生涯不太好看,而在球團相信他天資的狀況下仍把他拉拔上大聯盟,結果他就變成板凳、浪人、沒幾年就結束棒球生涯。

就一個第一輪選秀的球員來講並不是個好看的結尾。





Billy Beane


Beane落腳的最後一支球隊是80年代末期還在超級強隊之林的Oakland A's,他最後一次披上球衣是1989年A's拿世界大賽冠軍時陣中的一員,板凳。之後他高掛球鞋,加入了當時的GM(總經理,球團裡實權最大的人,主掌球團人事、球員和教練聘雇、交易、合約談判等等)Sandy Alderson的團隊擔任球探。

另一部份則是一個叫做Bill James的痴漢(對某些事情痴狂的男子漢),他也是個被fantasy baseball荼毒的可憐蟲。他在玩了很久後覺得現今棒球比賽裡使用的各項基本數據並無法準確分析球員能力,也就是說單看打擊率看不出打者能力,看防禦率也看不出投手能力。於是他就不務正業的開始利用自己的統計知識自己發明新式數據。1977年這老兄自己出書《Baseball Abstract》,主要介紹他從記錄本中找出的各種不同記錄解讀法還有他創的新數據,書沒賣很好(當然,沒有通路,靠的是想買的人自己寄支票去,然後James把書寄出),可是吸引來一批死忠讀者,他們說這些新式數據真是開啟了一道門,可以更客觀的靠數據評估球員能力。之後Bill James就正式走入搞棒球統計的不歸路,到今日成為棒球統計教父,養了一堆自稱Sabermetrics(棒球數據分析家)的徒子徒孫。

書裡說Billy Beane一路從球探幹到成為Alderson的副手,後來成為新任的GM。因為他自己就是被球探的傳統價值「天資決定好球員」搞砸的活例子,又有在看這些痴漢搞的東西,於是就把這套東西拿來用,並將球探報告的「這人有好的手腕,以後會長成明星球員」「這人肥的跟豬一樣,前途無亮」這種舊價值扔掉,改成「這人在哪裡是保送機器,以後會物超所值」這種新概念。後來短暫當過Dodgers GM的Paul DePodesta,隨時都拿著筆記型電腦查記錄的Harvard畢業生,就是他的左右手。





Paul DePodesta


「進市場買不過大市場球隊,選手就自己培養」「球星都貴到靠北,就自己挑被市場低估的underdog」這是A's的生存之道。書裡談這支球隊從選秀(天生好手級的球員簽約金也是天價,所以要挑沒那麼貴的)、小聯盟系統養成(提高能上大聯盟的球員數量,有人約滿離隊才能立即補上,球星離隊也才不會青黃不接)、簽自由球員(找物超所值,從一群中價品中找出表現能抵高價品的好貨)這幾個階段的策略,說明這就是他們能在近年以低薪打造常勝軍的祕密。

但很遺憾的,這本書講的內容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別隊也照書中講的方法建軍,那一定會吃屎XD 書裡談A's的大祕密就是改用上壘率來當最重要的基準,而非參考價值低的打擊率。理論基礎是上壘機率越高表示出局機率越低,既然棒球比賽關係是否結束的因素不是時間而是27個出局數,那盡量減少出局機率,增加上壘機會,就越容易得到較多分數。實際上這種理論過份粗糙,並沒有書裡寫的那麼神。而且A's能冒出頭的最大因素其實並不在打者,而是書裡只簡單帶過的三巨投︰「身材和東方人一樣的南方佬」Tim Hudson、「跟時間賽跑的男人」Mark Mulder、「每人見到都說帥的」Barry Zito。





Alyssa Milano & Barry Zito


但這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意義並不在於學書裡話唬爛的那些策略,而是一個觀念︰「不要依循於傳統式的評量方法,要從別的面向找出更有效率的評估方式」。棒球界裡因為都是圈子裡的人在搞,球探、教練、GM以前這些多是球員退休後轉任,他們小時候被灌輸的那套,就是他們以後實際操作的那套,是他們再灌輸給後進的那套。沒有人會問「這個作法真的合理嗎?這個作法真的對嗎?」因為前人這樣用,後人也就這樣用了。商場也是一樣,可能學校學到的方法就用下去了,或大公司大企業創辦人用的方法立的規則定的評估法就幾十年一路延用下去,如果不問一下「這方法真的好嗎?」誰會知道這些傳統舊觀念是好是壞呢?

好比說這篇《型式恐怖》,就是很好的例子啊。

至於錢球這本書到底哪些地方不符合事實?綠帽隊真正的建軍模型又是長什麼樣子?以後再專門寫篇文章討論好了:p

lester8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妳的伴侶是狂熱棒球迷,這部片妳絕對要看!





英文名《Fever Pitch》,又有名稱叫《The Perfect Catch》,可是這什麼鳥中文譯名,「愛情全壘打」!?不但俗到讓人看到片名就不想租,還跟某部日劇的譯名一模一樣!拜託這些取名字的不要再自做聰明取爛片名搞砸一部電影好不好?(...)

下列兩種人應該立刻去出租店︰

  1. 如果妳的男友或老公是死忠棒球迷,一定要租來看。

  2. 如果你本身就是死忠棒球迷(除了洋基迷和紅襪迷外),租來看吧。別忘了找你的伴侶一起看。



如果你支持的隊是洋基?那不要租,推薦你伴侶看就夠了XD

那紅襪迷呢?這位先生小姐,你要去的不是出租店,你該上網訂購把這部片買下來!

某年冬天,職場女強人Lindsey(Drew Barrymore飾)跟學校教師Ben(Jimmy Fallon飾)交往,感情進展快速。可是這個Ben是超死忠的紅襪隊球迷,到了夏天球季開打,兩人開始為了棒球產生摩擦。這一年,2004,是紅襪隊受上帝眷顧的球季,他們打破86年未拿下冠軍的魔咒,可是對這一對男女,他們要如何處理這三角關係(Ben、Lindsey、Red Sox)呢?

Drew Barrymore是典型的美國白妞樣本啊!她去年才滿30歲,可是看起來已經像是35~40歲的人了,美國白妞老特別快的明顯例子!很少人記得她以前演E.T.吧...

曾公文誠有寫過感想文一篇。不過我不覺得我們算是那種神經病。電影裡的Ben根本就是宅男啊!電車男美國版!我可不認為我們有像他那樣奇怪-_-

雖然電影邊演我對裡頭講的很多事情的確也很熟悉就是了-_-

好吧,最多只是到了playoff時「有可能」會跟他接近...可是一整個球季?哪可能啊,一個球季162場比賽呢,一場比賽就只是一場比賽啊。更何況我們綠帽迷每年都是到明星賽後才開始關心的XD

Ben的整間房間都是紅襪的東西,要搞成那樣子可得花上不少錢,而且還要球隊市場夠大有夠多商品可以買才行。我們家小市場球隊就沒那麼誇張,我最多也只是在公司電腦上頭擺Miguel Tejada和Mark Mulder的人偶各一隻而已。這兩員現在可都不在綠帽!

所以,我們不是Ben,不過我們不能否認,there's a Ben inside us。

原作是講一支很久沒贏的足球隊,而在美國要改編,最戲劇化的魔咒就是紅襪隊了。繼賣掉當代最強的棒球員Babe "Fucking Fat" Ruth後,86年未得冠軍,還被套上Ruth魔咒的環。如果它們是像小熊隊(上一次拿冠軍時慈禧太后掌權吧)一樣普遍帶給人弱隊形象那還好說,偏偏這隊夠強,還跟洋基隊是世仇,當他們的球迷那時還真的注定要不幸。

如果抽掉棒球的情感因素,那這部片其實只介於租來看或是等HBO播的等級而已,並不是部特別傑出的電影。很普通的愛情電影,男女主角相遇,開始交往,男主角失去女主角,然後破鏡重圓。可是別忘了它可是在紅襪隊的夢幻球季時拍的,最後紅襪拿冠軍時男女主角就真的跳下場中跟著慶祝,電影就邊拍。有這麼戲劇化的拍片過程(但不代表電影本身故事戲劇化-_- )加上劇情高潮完全集中在Yankees suck,邊看著故事進入最高潮邊看洋基隊吃屎,這怎麼可以不租呢!!

除了參與演出的Johnny Damon、Jason Varitek、Trot Nixon外,還有沒演出但片段很多的Manny Ramirez和David Ortiz外,ESPN的Peter Gammons、Baseball Tonight最受歡迎的球評Harold Reynolds和爛主播二人組之一的Tim McCarver也上了。我得說,Harold Reynolds got a gift,他講評的超像真有一回事!Tim McCarver就爛!不但播報報不好,連演戲就講的超級不自然!

片子在球場的片段都是現實取景,在球賽中拍。故事尾聲Lindsey的「那個」不確定是在哪一場的換局時拍攝,不過我有印象曾經看過,這應該是球季賽最後幾場時拍的吧?至於紅襪世界冠軍前,DVD的花絮裡有說他們急忙飛到St. Louis,然後要賭說是否這兩場比賽會不會封王,因為若沒有,等於他們那個錢白花,要回Boston取景。幸好他們賭下去了,否則這部片最棒的一刻竟然要用假造,這就太爛了。

看來最好能得到世界大賽冠軍的方法,就是去好萊塢找人來拍部以棒球為名的浪漫喜劇。綠帽或許可以考慮一下這條途徑XD

如果你和你的伴都不懂棒球,這部片大概只有65分,不錯,但就是少了些什麼;但如果你是紅襪隊死忠球迷,它至少可以拿下650分(單看到洋基吃屎就起碼值超過6個滿分啊)。

據說它的出租情況不佳,而且原本也沒有上電影院。所以棒球迷們趕快去租啊,不但可以給伴侶看讓她們以後不會碎碎念,還可以讓她們陪自己看洋基隊喇賽,這難道不是人間一大樂事嗎?我會不會買這片DVD?不會現在,但等它降價後會。為了最後那15~20分鐘,這是當然要買一片放家裡的:D

按:經查,Lindsey做「那件事」是在2004年9月16日對Devil Rays的比賽,大約在四局還五局之間。電影裡有bug,因為Lindsey和Ben談話時背景會帶到計分板,證實那場比賽只進行到一半。



附註,提供一些背景資料︰


  1. 魯斯魔咒︰Curse of Bambino(Bambino就是Babe Ruth),紅襪老闆將陣中頭號打者Babe Ruth賣到洋基隊去,在此之後紅襪從未取得世界大賽冠軍(直到2004年為止),洋基則拿下26次冠軍,且Ruth更在洋基隊創下全壘打記錄,是那種他一個人一季打的全壘打數比某幾隊的整隊全壘打數還多的記錄。他是棒球歷史上最強的棒球選手之一。

  2. 綠色怪物︰Green Monster,紅襪隊主場Fenway Park左外野外的高牆,因為距離近但超高,所以打得距離不夠遠但夠高的球可以變全壘打,但本來可以打得遠但彈道不夠高的球會打到牆彈回來變成只是安打。該主場的名產。

  3. 大都會隊贏世界冠軍︰紅襪隊在未得冠軍的那八十幾年間,最接近冠軍的一次。1986年他們是美聯冠軍,在世界大賽遇上國聯冠軍紐約大都會隊,前五場紅襪隊三勝二負,第六戰打到十局下半,紅襪五比三領先,二出局兩好球,紅襪隊只要再一好球就可以拿下世界冠軍,結果一支詭異的內野安打打壞一切,紅襪這場被逆轉,並輸掉第七戰。有看過一部叫《Frequency》(黑洞頻率)這部片的人大概知道這段故事。先前ESPN有登過一篇文章,說魯斯魔咒應該就是在這場比賽後被狂炒起來的。

  4. 2003年Little讓Pedro留在場上︰2003年美聯冠軍戰第七場,這部電影故事發生的前一年的事情,也是紅襪對洋基,打完前七局紅襪領先洋基三分,主投的是王牌投手Pedro Martinez。第八局時總教練Grady Little做了讓Pedro繼續留在場上的決定,結果Pedro氣力用盡被追平。那場比賽進入延長賽,洋基隊的Aaron Boone打出再見全壘打氣走紅襪隊。其實Little會不敢換下Pedro和該年初紅襪隊實行當時一些數據派提倡的「用後援部隊取代單一closer」的方法完全喇賽有關係。

  5. 泰德‧威廉斯︰紅襪隊史上最強的打者之一,人間打擊機器,紅襪隊的臉,大聯盟史上最後一個單季打擊率四成以上的天才。1999年明星賽回到Boston,他受邀出席,卻因得了心臟病,是坐在輪椅上由別人推出場,全場觀眾起立為他鼓掌,兩隊明星賽所有選手也都上前向他致意。

  6. 希林染血的襪子︰2004年美聯冠軍賽第六仗,Schilling在這之前因為腳踝受傷,本來被認為搞不好無法出場。結果他選擇了先動手術讓他能忍痛登板投球,比賽進行中他腳踝的血一滴滴染到白襪上,鏡頭一直在拍他那隻染血的紅襪,該役他率領紅襪隊獲得勝利,將美聯冠軍賽拉到三勝三敗第七場決一死戰。他的那隻襪子後來也進了名人堂。

  7. 季票︰季前就一次買滿球季賽一定數量球票,通常有不同購買數量門票的plan,優惠各有不同。Ben擁有的是所有81場主場門票的plan。皇家隊和魔鬼魚隊當時是弱隊,這種比賽的票顯然是最不受歡迎的幾個組合之一。

lester8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