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自這篇《球員挑戰大聯盟,帶給日本職棒的改變與衝擊》。


文章觀點可以接受,不過我對其中一段有意見︰

由於中職在經營上的問題,導致票房萎縮,收入減少,因此洋將等級也從早期的鷹俠(Luis Iglesias)、史東(Joe Strong)、奧古斯都(Donald August)、亞力士(Alexander Cabrera)、魔拉(Melvin Mora)等具大聯盟身手,月薪10000美元左右的球員,急降到現在只用3000到5000美元月薪的3A或2A球員。有很多球員的素質比中職球員還差,來沒多久就又被遣送回去,俗稱免洗洋將(暗喻像免洗餐具,用完就丟)。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無論是本土球員或是洋將的水準都不斷的下降,自然想看的球迷也就越來越少,無法形成和日本職棒相同的大池子效應。


手邊的舊書目前都收起來了,不過呢,我可以肯定以前的洋將絕對沒有現在這麼好。

該作者提到早期的鷹俠、史東,這些都是職棒元年的洋將,他們是當年的洋將中投打表現最好的兩位。可是鷹俠其實最多只有打到double A,史東後來雖然有上大聯盟,可是那也是在他離開台灣將近十年後的事情,以最老的新丁身份於上世紀末披Marlins隊衣亮相。

當年的洋將,我現在大概還背的出來…

味全︰史東、賈西、馬斯、麥克。
統一︰瑞克、羅曼、湯尼、瑞奇、皮諾。
三商︰鷹俠、孟雷、李偉、剛烈、寶力。
兄弟︰強生、帝波、派瑞、努那、大羅曼。

當中上過大聯盟的有史東、瑞奇和強生,全部都只是驚鴻一暼。

而且這些人打中職的薪水才都是3000美元水準。

只拿出大家印象深刻,大半棒球生涯奉獻給台灣職棒的鷹俠,還有曾因最老新丁身份成為一陣子新聞焦點的史東來說嘴,當然會給人以前洋將很強的印象,實際上只要給任一位對職棒元年有印象的球迷看過這份名單,除了囧之外我想不會有人有其他的表情。

那個年代在中職表現最耀眼的幾位洋將,除了鷹俠和史東外,賈西、馬斯、帝波、大羅曼基本上根本都沒有Triple A或Double A的水準,瑞克、湯尼則根本就是一返國就高掛球鞋,連球都沒得打的人。現在的洋將哪一位是離開台灣後回國還不是繼續從事球員工作的?很少吧,像湯尼這種一回國就把手套扔一邊去當消防隊員,台灣球隊再邀請他就再來台灣當洋將的人,對現在球迷而言是非常難以想像的。

現在找洋將都嘛在看來之前打什麼聯盟什麼隊,怎麼會對來之前在當消防隊員的人有興趣?

而且我記得以前的職棒雜誌,在每年的春節特集都會有一個專題,介紹在台灣的洋將是怎麼樣子度過台灣新年的。像是這些洋人在中影文化城穿著中國古裝拍照啊,還有台灣球員邀請他們去家裡吃水餃體驗中國新年啊之類的。啊現在怎麼都沒有呢?是現在的台灣球員比較冷漠嗎?當然不是。

因為現在我們過春節時,那些洋人都在美國大聯盟春訓營裡尋找機會,誰有那閒功夫跑來台灣看台灣人放鞭炮啊?

這告訴我們一件殘酷的事實︰以前那些人根本就自知連non-roster invitees都排不進去,所以早早就來台灣這邊報到。

詳細內容等哪天翻出雜誌再來分享好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ster8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