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drug-rocket" Clemens「又」不退休,「又」重返大聯盟了。
2005年中,傳出一名國聯名人堂投手藥檢結果呈現陽性反應,這個人就是Clemens。而在此之後,The rocket就每年都不參加春訓(春訓時要做檢查),並先坐一兩個月才打球。
雖然規定中有每名球員在球季中會再被檢驗一次,但這位仁兄仍然可以在球季外用藥(無須像其他球員一樣接受檢測)、並花幾個月時間讓自己不會再度被抓包。
很有趣的事情,平平是超過40歲仍在大聯盟排頂尖的選手,那位叫Barry Bonds的打者卻成天被與類固醇扯上關係,創什麼記錄也被拿來說嘴,被說他作弊。但這位叫Roger Clemens的投手就不會被當騙子,也不會被靠北說在第一次選名人堂時要杯葛他。
而且Barry Bonds從來沒有在藥檢中被驗出陽性,Roger Clemens反而被報說有。
種族嗎?不太可能,Mark McGwire也是白人,他也被杯葛了。
所以應該是因為這一黑一白兩位巨棒都不是Yankees great吧。
當然我們知道Barry Bonds有用藥,藥是哪裡來的我們也知道,它原本驗不出來我們也知道。可是看看他和Clemens的生涯成績。Bonds的確在35歲後還打出怪物成績,他的身體也比起當年剛出道時腫一大圈,但他在還是瘦子時就已經很厲害,如果說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對他有用,應該只能說是延續了他的生涯黃金期,讓他到老還跟年輕時一樣硬朗。
Clemens則是另一回事,他年輕時很厲害,老了後也腫一圈,35歲後也打出怪物成績,但他與Bonds不同的地方,在於1993~1996。
雖不明顯,但滿30歲後,Clemens的成績有走下坡的跡象。
Red Sox覺得他成績在下滑所以讓他離開,然後他去Blue Jays丟的跟神一樣,轉到NYY後成績有掉,再來就是去國聯又變強。對於他能夠再把狀態提升,他說是因為重訓做的更勤的緣故。
每個被認為on juice的棒球選手都嘛這麼說XD
反正,在又躲過一次春訓藥檢之後,Clemens又回來了。既然要把他塑造成救世主,那當然就不用計較他跟Bonds一樣的禁藥問題了。
- Jun 11 Mon 2007 18:00
Mr. Steroid is back again
- Jun 04 Mon 2007 17:53
小小郭今年首次先發
真的丟得很像當年的Aaron HarangXD
很多人會對他被擊出很多鳥安感到可惜(特別是一開始),說他首局被一開始的兩支落點好的安打影響,自亂陣腳導致後來掉兩分這也沒錯。只不過小小郭並不是王,王如果被打一堆安打不一定是他哪裡有什麼問題,搞不好只是當年走霉運而已,滾地球投手總有幾場比賽是印堂發黑打者怎麼打球都剛好掉到野手手套碰不到的地方,特別是王又不擅長三振。所以我們看王,基本上只要滾飛比不要太異常,被打一堆安打跟被打零星安打的差距有時候只在於運氣好壞。
小小郭則是另一回事,他是三振率高的投手,我們看他被擊出很多德州安打就說啊實在好衰,其實不會是只有衰而已。如果再把這場比賽很多的兩好球後界外球放進去看,我們會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他的fastball的rising movement跑不太出來。
如果是去年大戰Mets的那個小小郭,那些兩好球後被狂敲界外的情況多半都應該是三振。High fastball的威力沒有出來,小小郭就只能夠將球壓低並塞外角變化球來制敵。塞內角?第一局丟那個樣子,恐怕也不敢配吧XD
所以我反而認為小小郭那場運氣好,將爆而不爆。雖然拼以Jason Bay為首的強力中心打線跌跌撞撞闖過,不過對Adam LaRoche(不過他現在一年進步到可以拿超過50個BB了耶!)這種風扇竟然還丟到三壞球纏斗,投的真讓人失望啊XD
至於英文轉播單位說小小郭有「非常出色的變速球」,嚇我一跳-_- 哪來的scouting report啊…
話說回來,Xavier Nady敲了Bret Tomko一發本,AJP要不要賞他一百塊美票啊?
- Jun 04 Mon 2007 16:15
All-Clubhouse-Cancer Team
C A.J. Pierzynski
1B Dimitri Young
2B Jeff "truck-washer" Kent
3B Shea "the ship is sinking" Hillenbrand
SS Alex Rodriguez
LF Manny Ramirez
CF Milton Bradley
RF Gary Sheffield
DH Barry Bonds
P Carlos Zambrano
P Carl Pavano
P Bret Tomko
P Brad Halsey
Manager Ken Macha
Jose Guillen不知要怎麼擺...
- May 29 Tue 2007 15:25
AT&T Park
San Francisco Giants的家,2007 All-Star的主場。
自2000年啟用以來,就聽到很多人說很嚮往能去那座球場朝聖。而在Barry Bonds擊出746支全壘打,距Hank Aaron的歷史記錄755支只餘個位數字的時候,這座為Bonds所建的球場就更多人想去瞧瞧了。
畢竟它外觀真的是漂亮,不對稱的造型加上著名的手套跟可樂標誌,還有一個能給Bonds把全壘打球轟進海裡的右外野。就算你不喜歡Bonds,你也無法否認能親眼看球被轟進McCovery Cove裡頭實在是滿屌的。
而且今年的All-Star全星星遊戲還要在San Francisco舉辦。
只不過,回想起我第一次踏進這座球場,其實對它的評價不高。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的評語。
當年這球場叫做Pacific Bell Park,從市中心往東南方走路過去其實不會很遠,反正就看一票人走3rd street就跟上去,走到靠海灣就到了。交通比起先前的燭臺球場是好多了,從市中心去燭臺球場搭接駁公車還要上高速公路,還曾有一次看Mark McGwire幹本的比賽看到回市中心時bart剩最後一班車…
而這球場既然要給Bonds把球敲進海裡,設計上就要放在海灣旁邊。右外野是一面矮牆,牆下有個空間提供免費看球(一定時間會趕人,防止前面的人站太久擋到後面的人),據說是球團老闆很懷念小時候在球場外看免費棒球,所以也要特別弄一塊這種空間。
造型這麼炫的球場,剛啟用的第一個夏天當然大家都想進去看場棒球,於是乎一票難求,當時我跟老哥去看比賽沒先訂票,就只好認命被坑買黃牛票,就跟Fever Pitch電影裡一樣是跟舉"I need tickets"牌子的人買啦XD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我們買的是票面價值$15的票!這票價當時去看過橋那邊的Oakland A's可以坐一樓耶。黃牛賣多少忘了,但其實不太重要,重點是這種價格的票我還記得坐在哪裡!
左外野全壘打牆標竿的左邊,第三層樓看台,從上數下來第二排!
我們知道Mark Twain說過一句名言︰「我這輩子所經歷過最冷的冬天,就是舊金山的夏天(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這座城市四季溫度差不多,夏天時從海上吹來的強風,照樣讓生習慣四季如夏氣候的台灣人受不了。而前面說到這球場是蓋在灣邊,所以海風整個從右外野灌進來,一點遮蔽都沒有,一整個冷到靠北。
我對那場比賽內容已經沒印象了,唯一記得的就是客場投手是「肥蟾蜍」伊良部秀輝!這位老兄每次被打者上壘後都在那邊狂牽制,每牽一次我腦裡就閃過一次幹,幹這蟾蜍是故意要拖時間就對了,我們在頂層看台頂著寒風刺骨在那邊發抖,他還在東摸摸西摸摸!\_/
血淋淋的教訓,去那裡看比賽一定要帶大外套,還有絕對不要坐三樓,特別是左外野全壘打標竿旁邊,絕對讓你冷到看不了比賽。
- May 22 Tue 2007 16:59
職棒史上最高的退休金
Bobby Bonilla的三千萬美元養老津貼。
以下摘自baseball library網頁︰
Bonilla's second stint with the Mets turned out to be just as disastrous as his first. After a knee injury sidelined him in March, he gained weight and hit just .160 in 60 games with the team. His lumbering ineptitude in the field earned him sarcastic ovations from Shea Stadium crowds whenever he fielded the ball cleanly. Unhappy with Bonilla's play, the Mets placed him on irrevocable waivers in June. Not surprisingly, he went unclaimed.
For his part, Bonilla was angry that he wasn't given more at-bats, often clashing loudly with manager Bobby Valentine over his lack of playing time. He was kept on the post-season roster, but struck out twice in his four at-bats as a pinch-hitter. As the Mets were eliminated by the Braves in the eleventh inning of a gut-wrenching NLCS Game Six, Bonilla reportedly sat in the clubhouse with teammate Rickey Henderson -- playing cards.
"I'm not going to stay quiet again next year," Bonilla announced in December. But by that point, it was clear that Bonilla had no future in New York. He was finally released in January after reaching an unusual agreement with the Mets: Instead of picking up his $5.9 million salary for the 2000 season, the team pledged to pay him $1,193,248.20 each July 1st from 2011 to 2035 -- nearly $30 million all told. Less than a month later, Bonilla signed with the Braves.
意思是說Bonilla這老兄在上世紀末1999年被交易去小的不懂隊後,比他在Dodgers時還更衰小。他又受傷又吃太肥又打的爛守備漫不經心,球迷都討厭他,球團也對他沒啥好感,把他丟上waiver但沒人要。Bonilla也覺得不爽,他覺得球隊待他頗薄,總教練大情人Bobby Valentine不給他足夠的上場機會。不過在該年季後賽他被放在25人名單裡,上去代打都打不好,且在小的不懂隊被斧頭隊淘汰的那場比賽裡還被鏡頭逮到他跟隊友Rickey Henderson在玩牌XD
Bonilla的合約到2000年底才到期,小的不懂隊那年還要付他$5.9M薪水。可是球隊已經對他很不滿,根本就不願意讓他繼續留在隊中,卻又沒辦法把他交易掉(合約尚餘複數年才到期的球員,在被交易到新球隊後的下一個offseason,可以要求再被交易),畢竟這種打不好的club cancer基本上是沒有球隊想花百萬美金特地把他弄去。於是他們在2000年一月時跟Bonilla的經紀人談判,一拍兩散,Mets付清合約剩下的錢,Bonilla終止掉合約最後一年成為自由球員。只是球隊選擇付清這筆錢的方法有些特別︰
Mets並未選擇直接付清Bonilla該年薪資$5.9M,而是選擇從2011年7月1日起,到2035年7月1日止,每年付他$1,193,248.20美票,25年下來總共要付他約$29.83M美票!是他原本薪資的五倍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因為這是計算過net present value的結果。
Net present value,淨現值,就wiki的解釋是這樣的︰
此方法的立論是將投資的未來現金流量, 全部折現成投資始日的價值, 稱為該投資的淨現金流量, 或稱為淨現值 (Net Present Value).
用最簡單的解釋法來說,假如今天一切影響貨幣價值的因素都不存在,每個人也只能乖乖存定存賺約2.5%的利息好了,那我們知道今天在銀行裡存進100元,一年後的現在帳戶裡會有102.5元。用這觀點來看,2008年五月底時我們拿到的102.5元,雖然數目比起2007年我們拿到100元來說較多,但兩者的價值是完全一樣的。同理可證,在這種背景下現在我們錢包裡的100元台票鈔票,價值會跟十年後我們錢包裡的128元台票一樣。
只要利用這個觀念,我們就可以算出這筆養老津貼使用的年利率是多少,並可從中判斷小的不懂隊這樣支付有沒有道理。
習慣上我不會用起始年的net present value來表示,而是每一行都換算成該年的實際present value來比較。
左邊是假設Mets在2000年就直接付給Bonilla $5.9M的情況,右邊是他們改付養老金的情況。兩個表中的利率是相等的,我們調整這一欄的數字讓左右兩邊在2035年的帳戶價值趨近相等。
我們看到答案是8%。
跟定存比的話看起來好像是非常高的利率,可是只要我們換個假設,假定說這些錢會被以單筆投資的方式投入基金,那麼一年8%的投資報酬率看起來就很正常了。對Bonilla來說,這就等於是球隊替他開了個定存8%的儲蓄帳戶,避免他自己把錢拿去亂花,但他要到2011年起才可以分25年提領完,其實這報酬率是很不錯的。對Mets來講,他們把$5.9M從現在起拿去做長期投資,理論上有相當高機會可以得到高於平均每年8%的報酬率,又要在十年後才開始付養老金,所以雖然帳面上要付五倍多的錢,實際上支出很有機會較低。
當然他們都沒有預料到911會發生XD
只是,雖然從net present value的角度看來Mets這樣支付其實想法很不錯,但我們看看現在的市場長啥樣子。Ted Lilly一年可以拿到$10M,$5M在自由市場上簽到的人只能期待他能扮演好一個regular。從這角度來看的話,其實Mets當初乾脆就直接把$5.9M付清算了,這從現在來看只是小錢,而且他們也不會因為這養老金成為被消遣的對象XD
- May 15 Tue 2007 17:22
My thought on Duchscherer & Dice-K
不過要先離題,Jack Cust is the man!
Justin Duchscherer is struggling
曾經入選全星星的Justin Duchscherer,自從被machaed(按︰動詞,指被前任總教頭Ken Macha荼毒之意)後就不復神勇,雖然很多人單看他的stuff會覺得這才是他正常的表現…
實戰球速只有85mph上下,靠的是12-6的大曲球跟精準控球吃飯,這種右投手大家一聽到大概想到的就是「為什麼這種人會上大聯盟?」「大概很快就要被淹沒在時代洪流中」。但Duch不是簡單角色,雖然Rangers對他這種資質的投手沒有信心,但他剛代表綠帽登上大聯盟就在對上Yankees的暴力打線中全身而退。原本就是以控球著稱的投手,雖然球探不會對Duch有興趣,但相當低的被安打率及保送,和很高的三振率讓重視數據的綠帽決定押寶在他身上,而我們賭對了。
他在強化控球能力,能避免將不具殺傷力的速球投到甜蜜位置和把movement很大的曲球穩定丟進好球帶後,他的K/9達到了不符其stuff的優異成績︰2005年的8.93和2006年的8.25(嚇)。
Duchscherer有著看起來像power pitcher有的高三振率跟低被打擊率,且他本質上還是個控球型投手,比起火球投手來說有較低的受傷風險,所以他先發後援兩相宜、耐操又好用,基本上過去兩年我們的牛棚沒人比他更可靠的了。
但Ken Macha竟然可以把這種耐投的牛搞到進DL,還在去年季後賽裡上演天天Duch秀,真不愧是傳奇的總教練!在這之後Duch也失去了他的威力。
他的問題很簡單,就是那顆必殺武器大曲球丟不進好球帶。這變化球的品質再棒,打者看到了就不揮也是白搭,更何況這顆拿不到strike的球路還是他的吃飯傢伙。能想像王葛格的sinker丟不進好球帶會發生什麼事嗎?
松坂大輔和←↙↓↘→
當初有些日本人擔心的適應美職先發步調(投四休一)問題並沒有發生,其實這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現在的輪值比起在日本的投五休一或投六休一要短,但這是固定的上場,投手容易調整節奏和給自己安排菜單,何況他在Red Sox有被管控投球數,打西武雖然一週可以多休一天或兩天,但考慮進日本人連練投都用全力,投球量就大了一倍以上,還有在季末時教練團可能會開始玩特攻的問題。
記得前幾年有次去日本,就碰上西武隊在季末和當時的大榮鷹隊咬很兇,西武八月時發表中三日特攻宣言(就是教松坂和張和另一人三人輪流)的事,當然到後來是全部投手都大爆炸,讓大榮登上王座啦XD
其實松坂現在丟MLB的問題是不知道要多丟速球。
在這篇文章裡我就對那種認為多丟變化球可以多三振的看法很感冒,很久以前我就說這是實況野球的遺毒,就是那堆直球無用論的信徒。
實戰跟電動是兩回事,fastball不能叫直球,應該正名為速球,因為它並不是直的。
以前在網路上談上飄球的問題時有講過,所謂跟射箭一樣直的速球,其實是下降幅度正好一公尺,因為投手丘比打擊區高,投手在投出球到球進本壘板上空時若垂直下降分量是一公尺,打者看起來就像是球直直飛進來一樣。那球的下降分量低於或高於一公尺,對打者來講就有上飄和下沉的效果。
而最原始做在超任的實況野球系列,則只是很單純的使用了「球不會跑的是直球或變速球,按其他變化球則會有←↙↓↘→等不同的移動方向跟變化大小」這種系統,這也讓很多人以為實戰就是這樣,說變化球比較好用但較難控準且耗體力多,直球則是要少投用來省力跟破壞打擊框鎖定的輔助工具。
大錯特錯。
打擊我們說timing,主要就是猜球來的快或來的慢,松坂空有好的速球,但以往都大量使用變化球。其實他在打日職時,就接受了日本觀念,反正投不好就是多練一顆變化球,要更上一層樓也是多練一顆變化球,過度倚賴變化球就是他最大的致命傷。
基本上,人家可是大聯盟打者,你松坂帶著一箱的變化球來丟,但怎麼丟打者知道你都丟慢的,你已經失去了配速的優勢只剩下movement來玩,他們這種層級的打者基本上能打到你大多數水準以上的球路。變化球的功用既然是要騙打者讓他們沒抓到擊球點,在打者根本就猜得到你一定會丟變化球來的時候,你除非手中擁有兩顆以上的外星球種(基本上只有一種還不夠),否則管你是丟魔球還是丟閃電球,被修理是可以預期的。
何況松坂並不是所有的變化球都屬於高品質,緊急時如果丟一顆hanging的fork根本只像讓對方打擊練習。
有大量的速球,在重要時刻出手的變化球才有它的殺傷力。打者要猜你來的是fastball或breaking ball時,你才有機會keep them honest。變化球並不是那種「我預告你我會丟」時它還能保持威力的球種,速球才是,只有用很高的速球比例,才能防止打者專心對付慢的球,這時丟慢的變化球才能拿來剋敵。
我們都知道其實松坂的大聯盟處女秀其實主要是靠fastball在三振打者的,在這場之前有些比賽他也用了過多的變化球讓自己變弱。不知道現在他是否已經知道要用60%以上的速球,這場比賽看起來不錯。
目前我給他的預估成績︰美聯的Aaron Harang,季末再來看差多少XD
- May 12 Sat 2007 12:50
I miss Catch the Fever
自從台灣旅美球員一一登上大聯盟,台灣的幾家電視台也開始把轉播比賽內容集中在旅外球員的那幾隊中。
可是台媒爛就是爛,在這種前提下,就算是選比賽他們也一定會亂選。
原本ESPN的轉播是跟著米國跑,米國轉播單位一週會全國轉播的是週三晚間跟週日晚間的比賽,也就是台灣時間週一跟週四早上。到像開幕戰啊、勞動節之類的日子時米國ESPN則是帶狀性一天播個三場四場,這時我們也可能會跟。
另外還有早期年代由老袁主導的Catch The Fever,他自己跟米國大聯盟談,週末會挑比賽轉,如果因雨延賽他還可以自己去要別場來播,其實這才是台灣美職棒球迷最幸福的時代。
後來台灣ESPN說為了要轉旅美球員,不想收米國轉播單位訊號要自己去談,這說起來好像是為台灣民眾好,實際上是惡搞的第一步。這時ESPN台灣地區空降來一位大頭,台灣區總經理鄭明椿,從中天那邊來的。既是中天來的又是不懂體育的政大系統出身媒體人,想也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於是就在他們跟米國談轉播合約時又提出能任選所有比賽、又要人家壓低價碼,這當然就很難談,而一直拉到球季開始了還沒談成的話呢豈不是要開天窗?那「他們就讓這節目開天窗,開到六月中」。
好個資深媒體人,台灣媒體界德高望重的名士。腦袋竟然會裝這種東西。我只玩Mad TV都知道節目不可以開天窗的。
而這批人談到了這個可以自選比賽的轉播權後,又是怎麼用的呢?
選播洋基、洋基和洋基的比賽。
那幹啥不直接跟YES Network買就算了???
事實上當初選定一週播三場,週五到週日時,台灣區ESPN是這樣搞的。他們內部先選了兩場比賽,另一場才給新加坡的主播常富寧選。而這些籠球腦又不懂MLB,他們的選法?自然就是拿了前一年的收視比較,發現看Yankees和Dodgers的收視率比較高耶!所以他們就全力的一場洋基一場道奇,而到了現在,當然就是兩場洋基先排進去再說。
資深媒體人主導的電視台,看收視率時都看不懂!之所以那兩隊收視率比較高,因為球迷開電視看旅美球員的那幾場高,可不是你每一場都有明顯高的收視率啊!之所以道奇的收視率掉了,就因為你狂播但是又播那些沒台灣球員的比賽啊!
而且大聯盟那麼多隊,一兩年的對戰組合能列在收視率比較報表當母體的樣本數有多少?少到一個靠北的地步吧?沒辦法,台灣媒體學術界的名士顯然連國高中的統計都不懂吧。
結果號稱是有較高的選擇權不需迎合米國ESPN,但實際上是一群根本不懂棒球的人自做主張的只選了一票洋基隊比賽,而且同一批人在買NBA轉播權時會用同樣的方法只播火箭隊嗎?當然不會,他們是籠球迷當然知道要播多樣化的組合才能讓NBA球迷滿意。
於是台灣MLB球迷就在台灣區ESPN本土化後被強姦了。
到了今年,民視也跑去搶轉播權,聽起來像是我們多了一個選擇,像是可以像當年有個老袁的年代一樣又看到了一線曙光。
當然對台媒抱期望,就是一定要失望的。
可是現在我們知道民視也是個整天只會播洋基隊比賽的台,而且他們跟ESPN如果同一天有轉播,連比賽都選播同一場!你號稱兩家電視台合計一週播個七場八場,可問題在你們選的是同一場洋基隊比賽啊!你當週六早上10點民視播洋基對水兵和週六早上10點ESPN播洋基對水兵,我們就要當你們這天有播兩場比賽可以選嗎?是把我們當智障是不是?
誰知道為什麼這兩台現在連播比賽都一定要故意選同一場?
還好MLBTV自去年自斷雙臂後,今年又帶來個穩定的服務。去年雖然對YESPN很不爽,但去年的MLBTV實在是suck,拋棄了rmvb直接轉成當時技術還不成熟的M$ media stream結果成天lag(今年的品質終於變好了)、而且比賽在到可能是該場比賽最後一個出局前就會自動切掉比賽,所以只要是比賽打到延長賽,那每個延長賽下半局都看不完,而且還會把那種再見全壘打的東西剪掉…(這問題今年也解決了)
抱怨完畢,以後都只看MLBTV,那些非禮台灣MLB球迷的台就給他們去甲賽。
- May 02 Wed 2007 16:32
Tim Hudson is back
幹,當初用他換來Dan Meyer真是虧大了。
Tim Hudson,本世紀初A’s三本柱的第一員。大學時代是以打擊著稱的好手,1997年第六輪選秀,在小聯盟未受太大注意,1999年初登大聯盟,該年繳出11勝2敗,成為球隊實質上的王牌投手,也開啟了綠帽三巨投時代和這一個滾地球投手世代。在2004年尾,他合約剩一年時,綠帽將他交易給斧頭隊,換來Dan Meyer、Juan Cruz和Charles Thomas,這是三巨投時代的終結,也是讓每個A’s球迷到現在還恨得牙癢癢的經典交易。
我第一場現場看大聯盟比賽,就是他先發主投的。還記得是1999年的灣區大戰,當時帶著當年的某本美職雜誌,卻怎麼翻都翻不到這投手的名字,問旁邊的人也問不出來,那時的Hudson基本上是個no name,卻表現精彩,在主投的六局多裡封鎖了Giants的打線(當時他們還有Kent-Bonds連棒),唯一問題就是常製造單局首打者保送,但他都能靠著三振和滾地球化解一次次的危機。雖然後來後援投手將比賽敗掉,但我也開始關心這個身高似乎還不到180公分的年輕小伙子。
該年季末,開季時被評為戰力西區墊底的A’s竟然一路殺到最後一週,才在與Blue Jays和Red Sox的外卡競爭戰中敗下陣來,那時的Tim Hudson雖名義上是三號投手,卻已經被視為球隊王牌,所有A’s球迷也從他身上看到了球隊的希望。
2000年是Hudson最屌的一年,在他大聯盟第二個球季,先於季中入選美聯全星星隊,又以20勝6敗的成績在該年美聯Cy Young Award評選裡拿下第二名(第一名是當時的神之右手Pedro Martinez)。他該年正規球季的最後一場出賽到現在還讓我津津樂道。
該年季賽最後一場比賽,關係著我們能否再次殺進睽違近十年的季後賽,如果正規賽季最後一場贏了,那我們就贏得美聯西區冠軍,將和Yanks在季後賽第一輪中交手,若輸了則我們得跟Tampa Bay Devil Rays打加賽。這是給總教頭Art Howe的難題,如果我們派出當時19勝的Hudson,有較高機會贏得比賽打進季後賽,他也能取得20勝,可是這代表季後賽首戰將由Gil Heredia和Roger Clemens硬碰硬,且Hudson最快也只能在第三戰時再度上場,等於第一輪他只能投一場。
結果Howe決定一賭派上Hudson先發。而該場對Rangers的比賽,Huddy也很爭氣的完全封鎖Rangers的打者,不過對手Ryan Glynn也表現精彩,所以前六局雙方打線一籌莫展,比數0:0。
據隊友賽後表示,每個下半局Tim Hudson都在休息區裡不斷對他們說”Just give me one, and I’ll take care of the rest.”(只要幫我打一分就好, 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給我解決)。
第七局捕手Ramon Hernandez終於打破僵局,一壘安打送Jeremy Giambi回本壘拿下致勝分,八局下Velarde和Saenz的全壘打再把比數拉開成三比零,大勢底定。該役Hudson投出八局無失分,九局Izzy救援為球隊拿下隊史上第十一個分區冠軍!Hudson也奪下單季第20勝!
這就是Tim Hudson。
加盟斧頭隊後,Hudson經過了去年的低潮期,今季四月份投出3勝0敗防禦率1.40的好成績,對手打擊率低到只有一成八六,這才是我認識的那個Tim Hudson,連鈴木一朗都無法擊敗的男人!
然後補個幹,我們被斧頭隊騙了
